战略品牌管理概述
“战略品牌管理”是营销学者凯文·凯勒的观点。凯勒教授的代表作《战略品牌管理》被誉为“品牌圣经”。 在他看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借鉴对方成功的做法,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品牌成为企业引导顾客识别自己并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持久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凯文·凯勒教授认为品牌战略管理首先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品牌管理视角与理念,它是品牌管理战略的基础。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商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形式的整合。在当代社会中品牌及其意义可能更加具有象征性、感性、体验性,是无形的,即与品牌所代表的观念、精神有关,它表达的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战略品牌管理是对建立、维护和巩固品牌这一全过程的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有效监控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的发展,只有通过品牌管理才能实现品牌的愿景。
凯勒教授拓展了以往的品牌资产概念内涵。他认为所谓“品牌资产”就是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而不是由企业财务会计所决定和由企业营销业绩所决定的量化观点。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由企业通过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在顾客心智上产生的品牌知识所致。品牌的力量存在于消费者心中,是消费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品牌的感受和认知。当顾客表现出更喜欢一个产品,或更喜欢该产品的营销方式时,品牌就具有积极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在21世纪,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品牌来评价相同的产品。消费者通过过去用这种产品的经验和它的销售计划了解该品牌。他们分析品牌,找出满意和不满意的。特别是当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紧急和时间紧迫时,一个品牌简化购买决策和降低风险的能力可能是无价的。凯勒教授这一全新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理论视野,为其品牌管理思想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凯勒教授的战略品牌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未来的品牌管理战略就是要管理好“顾客的大脑”,因为你的品牌是经过消费者认可才建立起来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
凯勒主张创建强势品牌应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适当的品牌形象;创造适当的品牌含义;引起顾客对品牌的正面反应;创建与顾客之间适当的品牌联系。
具体通过品牌出现、品牌性能、品牌形象、品牌判断、品牌感受和品牌共鸣六个阶段实现强势品牌的建立。
战略品牌管理的要义
凯勒教授认为创建品牌资产更是一项品牌营销活动,具体包括选择品牌要素、设计营销方案、整合营销沟通、利用次极品牌杠杆以及评估品牌资产的来源等。其中品牌要素选择又是重要的一环。所谓品牌要素是指那些能标记和区分品牌的要素,主要有:品牌名称、URL、标识、图标、形象代表、广告语、广告曲以及包装等。可以通过选择品牌要素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
在品牌要素选择与设计要遵循以下标准。第一,品牌要素的组合要有内在的可记忆性,能使消费者回忆或容易识别。第二,品牌要素的组合要有内在的含义,能告诉消费者该产品门类的性质或该品牌的特别之处及优越之处。品牌要素所传递的信息,不一定仅仅与该产品相关,还可以体现该品牌的个性,反映使用者的形象或展现一种情感。第三,品牌要素所表达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产品本身有联系,也许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吸引力或可爱性。第四,品牌要素的组合要在产品大类内和产品大类间具有可转换性,也能跨越地域和文化界限以及不同的细分市场。第五,品牌要素的组合要能灵活地适应一个时段的变化。最后,品牌要素的组合要能获得法律的保护,且能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
凯勒教授认为品牌管理的任务主要集中在设计品牌视觉形象方面以及品牌联想和建立深度的消费者与品牌关系方面。然而不少企业在品牌视觉设计的力量又经常被低估,像英特尔、可口可乐和万事达卡等品牌单凭它们的外观形象就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品牌无处不在,其外观形象不但在每次购买活动时激发人们想到它们,还影响了人们的品牌认知。像英特尔这样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视觉形象,就已经让人们给予它们领导者、成功者、高品质甚至是激情和动力的评价。记住:对一个主导品牌,品牌心理认知结构中的首选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术的角度讲,品牌资产是由关于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营销效应的不同反应构成。
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认知心理角度来看,品牌资产有三个关键成分。一是品牌资产起源于消费者反应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该品牌的产品基本上被归类为一般产品。于是这种产品的竞争或许就常以价格为基础。二是产生这些差别是由于消费者关于品牌知识的不同所致。品牌知识是由与品牌相关的全部想法、感觉形象、经验、信念等组成。所以,品牌必须使消费者相信它是强大的、有利的、独特的。三是构成品牌资产的消费者的不同反应,即反映在与一个品牌营销各方面有关的知觉、偏爱和行为上。有研究认为,品牌资产的关键利益主要有:品牌产品性能的改善、有更高的忠诚度、在竞争性市场行为中有较少的弱点、在市场危机中有更少的弱点以便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等。
综上所述,要实现战略品牌管理,最重要的目标是如何在消费者头脑中进行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使用品牌的目标消费者。第二,参照系即对品牌消费终点目标的描述。第三,差异点即要回答自己的品牌为什么是最优秀的。第四,相信理由即对参照系和差异点提供支持性证据。
根据上述内容品牌定位的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目标市场和竞争的性质以及理想的差异点和共同点联想。其中确定合适的竞争参照结构取决于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观念集合的理解,这里的观念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市场品牌选择时所进行的考虑。差异点是指那些品牌所独有的,同时也是强有力的、受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品牌联想。差异点联想的确定基于吸引力和可传达性标准,这些综合起来决定了品牌营销的水平和期望的品牌定位所需要的成本。另一方面,共同点则是指那些不一定是品牌所独有的或事实上与其他品牌所共有的品牌联想。产品大类共同点联想是指消费者认为作为某一特定产品大类中正规的、可信任的产品所必须具有的品牌联想。竞争性共同点联想是指专为抵消竞争对手差异点而设计的品牌联想。品牌定位正是基于这四个因素来确定,并据此决定理想的品牌知识结构。
由于品牌资产的增值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品牌心理的变化,对品牌资产来源的评估就显得格外重要。凯勒教授认为当顾客对某个品牌有了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并在记忆中存在着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随之产生。但品牌资产增值主要是由影响顾客品牌联想的三个因素决定,这对分析品牌资产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品牌联想强度。它是指接收的信息受到加工的数量和质量的函数。某人对一个品牌信息思考得越深且能更多地与已有的品牌知识相关联,由此而产生的品牌联想的强度就越大。有助于增强品牌联想强度的两个因素是:信息与个人的相关性和信息的一致性。
第二,偏好性。偏好的品牌联想是指那些适应消费者需求,并能成功地通过产品和营销活动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品牌联想可直接与一种产品相关,也可与非产品相关。
第三,独特性。要想建立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不同反应,就必须将该品牌与独特的、有意义的差异点联系在一起,从而为顾客提供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使顾客明白为何应当购买该产品。
这三个因素对品牌经理人来说就是,营销不仅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对各种品牌的认识、判断以及感受。评估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来源其实质就是评估品牌认知与品牌形象的各个方面,因为正是它才导致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差异。
综上所述,凯勒教授的战略品牌管理理论为今天经理人的品牌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其理论的创新点在从艺术与科学统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和管理品牌的理论架构,同时这一理论架构又有坚实的现代心理学基础,使我们能够深入地解析消费者品牌知识的结构及其激活规律,这正是品牌资产增值的关键,这也为我国的品牌建设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这正是我们对品牌理论研究所缺少的,也是我们与西方管理理论的差距之所在。
">编辑]战略品牌管理案例
惠普的战略品牌管理
“战略品牌管理”是营销学者凯勒的观点。在他看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借鉴对方成功的做法,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品牌成为企业引导顾客识别自己并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持久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事实上,惠普的品牌变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惠普不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变化,而是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进行变化。
要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进行变革,惠普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战略定位,即如何选择一个跟竞争对手不同的定位。1999年,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上任,当时的惠普正面临一个定位难题。当时,许多IT大佬都要面对一个战略分水岭,即所谓的后PC时代难题,并由此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消费类市场,以惠普为例,它并购了康柏;“右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企业级市场,以IBM为例,它卖掉了自己的PC部门。
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对惠普的新战略定位做了这样的描述:“第一,进入21世纪的惠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当时有很多方向可选,菲奥莉娜决定和康柏合并的时候,惠普选择了IT基础设施的定位,不做应用,不做顾问咨询,等等。第二,企业市场是惠普的传统市场,但是菲奥莉娜确定惠普要拓展个人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2002年之前,惠普的品牌定位偏向企业级市场,其品牌特性是“技术化”的。2002年惠普合并康柏后,惠普的品牌定位则偏向消费电子市场,其品牌特性是“个性化”的。
惠普转身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这一转型完全改变了惠普品牌的传统定位。而惠普之所以能够超越戴尔、IBM,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定位。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惠普最大的亮点是在个人消费市场,其中,惠普笔记本电脑增长24%,消费类电脑产品增长19%,一体机增长22%,家用照片打印机增长70%,多功能打印机增长160%。
因此,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来看,才能发现惠普品牌的变革之谜。惠普品牌变革的成功,首先就是它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战略品牌定位,其次才是具体的执行变革。2005年,惠普现任CEO马克?赫德上任时,第一个决策就是不改变费奥瑞纳的战略。
事实上,不少“反败为胜”的品牌变革案例,都是先解决了战略品牌定位难题,而且这个战略定位要很清晰。比如,三星电子的品牌变革就是基于战略定位的,从 “模拟时代的跟随者”到“数字时代的领先者”。摩托罗拉的品牌变化也是如此,过去摩托罗拉的战略定位是“技术导向”,当它调整为“设计导向”后,品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而不少日渐老化的品牌,或那些变革不成功的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没有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去重新规划品牌定位,或者是定位不清晰,比如福特、柯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