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金信息 发布项目融资 申请上市辅导 发布金融峰会 发布文章资讯
  • 首页
  • 找项目
  • 找资金
  • 金融人才网
  • 金融峰会
  • 金融学院
  • 投融资俱乐部
  • 网站会员服
  • 金砖四国

       时间:2018-04-25 21:57:55     浏览:68    评论:0    
    核心提示:什么是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这个由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创造的新词,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联系了起来。“BRICs”是由巴西 、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发音与砖块 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
    什么是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这个由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创造的新词,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联系了起来。“BRICs”是由巴西 、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发音与砖块 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国际舆论认为,在“金砖四国”中,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中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内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巴西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都根据各自国情进行了经济改革,俄、印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都在6%左右,巴西在3%至4.9%之间,均高于西方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4C”支持“金砖四国”投资价值
      “4C”即消费、原材料、整合效益和公司治理
      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近年来经济表现十分强劲,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2004年汇丰资产管理推出的金砖四国股市基金,不到一年就集资超过30亿美元,使该基金不得不“封盘”,暂停接受新的投资。MSCI金砖四国指数的表现也不负众望,由2000年初至今上升了2倍多,而同期 MSCI世界股市指数只上升1倍。那么,未来金砖四国是否还值得憧憬呢?

      从日本经验看,金砖四国未来仍具上升空间
      最早提出“新兴市场”概念的邓普顿基金经理马克·莫比乌斯曾表示,要了解金砖四国的未来投资机会,可以通过“4C”分析,即消费、原材料、整合效益和公司治理。
      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强劲,比目前的金砖四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就是靠消费、整合效益和公司治理这“3C”。首先,日本经济发展初期是靠出口,上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企业都通过出口获得了巨额利润,如丰田、本田出产的汽车行销全球,索尼、日立等电器电子产品也是全球热卖。出口使日本国内积累了很多财富,国内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导致日本房地产,甚至高尔夫球会员价格都出现大幅上升。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支持日本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国内消费。其次,二战后美国的国策是扶持日本,因此日本能够很快与全球整合。公司治理方面,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十分出色,即时生产、全面品质管理都是源自日本,这使日本企业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在“3C”支持下,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每年以接近两位数字增长,而同期的MSCI日本股市指数累积上涨了48倍。
      金砖四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开始于2000年至2003年间,而过去5年多,金砖四国的股市升幅并不算很多,特别是与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股市的走势比较,四国近几年的股市走势只处于起始阶段。
      “4C”支持金砖四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首先,金砖四国的经济目前仍很大程度依赖出口,国内消费尚未构成经济支柱。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虽然近年经济增长迅速,但个人电脑、手机、电视等消费品的普及率仍然偏低。根据高盛的预测,金砖四国的人均收入会快速上升,2015年将达到美国一半的水平,而2035年则会超越美国。
      其次,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俄罗斯和巴西这两大原材料供应国大大受益。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巴西则拥有铝、铜及锌,因为预期原材料大牛市仍会持续,除非两国出现政治动荡,否则仅仅出口原材料就能使两国经济表现不俗。
      第三,很多新兴市场的经济依赖于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问题,这些国家很难独善其身。正因如此,金砖四国正积极发展区内经济,如亚洲方面正在形成以中国内地为中心,周边围绕着台湾、韩国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区,区内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4%,是全球出口平均增幅的两倍。此外,中俄的能源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中国与巴西也签订了很多原材料供应合约,近期中国和印度也已重开边境贸易。
      第四,以前金砖四国限制外资入股当地企业,企业的公司治理不佳,而近年来四国不断放宽外资流入,开放证券市场,为企业引入不同的投资者。
      因此,金砖四国的经济仍会维持一段长时间的高增长。在这个大趋势下,四国的股市和货币都应该有理想表现。事实上,除了印度股市市盈率达20倍外,其余三国都仅在14倍左右。由于美国经济放缓,油价明显回落,中国和印度将受惠于这一趋势,而且根据经验,资金在每年1季度和4季度会流向新兴市场,中、印两国股市的走势值得关注。

    新金砖四国提升文化软实力
      同处于欧亚大陆的千年古国俄罗斯、中国,在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曾走过相同的道路,基于“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外来”之间的艰难抉择,如阵痛般伴随两国的成长,而唯一不同的是,俄罗斯的抉择之路似乎更加漫长和痛苦,即使是在今天,矛盾依旧存在。聪明的中国人在短暂的犹豫后,即找到了不同文化间磨合的最佳途径,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文化之路。
      俄罗斯:东西文化间谋求平稳
      自俄罗斯民族的原体———俄罗斯国家诞生以来,横亘在欧亚大陆的千年古国从未摆脱过这个难题:俄罗斯及其文化究竟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即使是在崛起的过程中,俄罗斯从未彻底的“西化”抑或是“东方化”,在两者之间,斯拉夫人不断寻求双方的平衡点。
      东西文化摇摆不定
      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上即可以体会到“西化”与“东方化”的矛盾。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理体制的“东方化”和现代化实现路径的“西化”矛盾,二是文化的“西化”与社会结构的“东方化”矛盾,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特征。
      就拿17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来说,彼得大帝义无反顾的“西化”国策,在彼得堡打开了“一扇敞向西欧的窗口”,使国家逐步通过改革强盛起来,为俄自立于欧洲民族之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而在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俄国开始朝着“彻底与西方决裂”的道路进发。然而就在国内战争后十分艰难的形势下,列宁仍力排众议,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向农民让步,向私人买卖的原则让步,通过粮食税、租让制、自由贸易等政策,将市场经济因素与社会主义相联系,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西化”发展路径,与此前实行的极端“东方化”———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较,“新经济政策”的实践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抉择,列宁为此坦言到:此刻,“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在“西化”和“东方化”之间,俄罗斯一直努力追寻强国之路,而且,这条路并不平坦。
      谋求平衡走上强国之路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普京执政以来,紧紧抓住油价上涨的契机,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以年均6%的速度连续六年保持了稳定增长,使俄罗斯经济恢复到了1990年的近80%。
      俄罗斯崛起背后,对于文化趋向抉择的正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再在“西化”与“东方化”之间徘徊,俄罗斯开始在东、西甚至南、北之间谋求某种平衡。在多元文化高度交融与碰撞的国际环境下,对外来文化的理性调适和有机融合,乃是强国之道中必先解决的重大课题,俄罗斯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尽管普京执政以来,多次强调斯拉夫文明与欧洲文明同根同源,表示融入西方是俄罗斯的历史选择,但在最近两三年,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外交等多方面表现出热切“东顾”的意愿,主动与蓬勃发展的东方国家迅速接近。连续两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又为其进一步强化与东方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对于妥善处理“西化”与“东方化”之间的矛盾固然漫长且痛苦,但一朝寻求到双方的平衡点,即会产生强大的力量,而正是这样的力量推动俄罗斯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新金砖四国”之首。
      中国:本土文化兼容外来文化
      在本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激荡磨合中,中国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抉择,但这段时间并不漫长。
      自“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以来,中国人显然已经熟练掌握了处理本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原则,“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特色文化运作模式,继而凝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促使历经战乱的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发展和崛起。
      中西文化逐渐融合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是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要源泉。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在政治架构上开始是借鉴西方的政治框架,在意识形态上,也逐渐向西方靠拢,中西方文化开始融合,但本土文化自始至终位于基础地位。
      可以说,近代中国之发展,是建立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初步结合的产物之上,在治理体制上既有西方的政治结构,又有本土的安国策略;在文化结构上,既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又有本土儒家文化,同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而最终马克思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推行“中国特色文化”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从总量上已经位居世界的前茅。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本身会强化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可。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中国人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
      江泽民在1997年11月2日美国的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则重点强调了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原则,他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尽管急切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仍然十分强调本土文化价值的意义,进而寻找一种中国和世界、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对于本土文化的坚持和对于外来文化的认同,在现代中国人看来,不仅是一种文化立场,更是一种政治的策略。这种策略基于今日中国文化之特殊性,即 “中国特色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主流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主导文化的补充,起着综合协调平衡作用。中国特色文化的核心是利用自身文明的成就创造新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最近提出的“和平崛起”的观念则是这方面有意义的尝试,这里面充满着外来文化和本土价值的结合的辩证意味。“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


     
    打赏
     
    更多>同类金融学院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金融学院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企业文化 | 办公环境 | 经营动态 | 管理团队 | 行为准则 | 投资策略 | 投资保障 | 风险控制 | 联系我们 | 微信群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ICP备案号:粤ICP备16012416号
    联系我们
    QQ咨询
    电话咨询
    email
    在线留言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