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林德特指出,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可以看出,从一定程度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巴格瓦蒂从国家层面上阐述了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满足以上条件并不必然造成贫困化增长。也就是说,以上四条件是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贫困化增长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要素贸易条件的全面恶化,从而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
假设一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进口资本密集型的飞机,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所示,S1为该国初始进行分工时的生产点,C1为该国初始进行贸易后的消费点;由于劳动力丰富,生产扩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至P′P′,但在横轴上的移动幅度大于在纵轴上的移动幅度,S2为该国由于劳动力丰富不断扩大生产后的生产点,C2为该国此阶段进行贸易后的消费点。由于需求弹性较低,服装的相对价格下降,C2处于较低位置的社会无差异曲线U2上,显示由于贸易条件恶化,使该国的实际消费水平低于经济增长前的状况。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显然,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因此,一方面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工业化初期所承担的重要“引擎作用”,但别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基于比较优势的长期发展所产生的后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发展中国家建立在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上的外贸结构称之为弱性非均衡式的,即相对于发达国家以高级要素密集度为主的相对或绝对强势的非均衡外贸结构,发展中国家始终只能处于世界经济“外围”的弱势、从属甚至是依附的地位,并且难以继续通过比较优势战略形成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充分动力。
巴格瓦蒂认为,之所以发生贫困化增长,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或要素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实际产出的增加有可能使价格贸易条件不利于正在增长的国家。而且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会超过产出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最终使该国的境况不如从前。同时,他认为,贫困化增长的出现是一种极特别的现象,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经济增长必须是偏向出口部门的;②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必须是缺乏弹性的,以致出口供给的扩大一定导致出口价格的迅速下跌;③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大必然导致该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④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