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作为当今上海最长商业街的四川北路在改革开放后的进程中,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延续了民国时期的繁华商业与朝夕人流。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他诸如徐家汇、五角场等新兴商圈的迅速崛起,使得四川北路近年来已不复昔日辉煌,不过其所拥有的商业历史和文化遗迹依旧,这是其他商街、商圈所不具备的独到优势,海派文化底蕴依然深厚。苏州河是四川北路商业街南端的起点,鲁迅公园是四川北路商业街北端的终点,俞泾浦则横贯四川北路中段,四川北路公园和爱思儿童公园点缀其中,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是其他市级商业中心所没有及无法参照的。
改建后的四川北路以高品位、中低价的商品和现代电子技术的服务,及利用周边人文景观建设起来的现代文化旅游和娱乐设施的特色,加上进驻四川北路的一批著名的商贸企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国内外的游客。四川北路迎合了上海市民讲究“实惠”的心理,与追求豪华消费的淮海路和追求名店栉比的南京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标志性的建筑新凯福、多伦、凯伦、上海春天四大商厦已巍巍矗立,众多高品位的商业设施落成后,仍然坚持以中价位商品为经营特色,充分体现商业个性,面向广大工薪阶层,成为百姓青睐的购物天堂。 “走走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仍然是一句亲切而实际的口号。
在整个四川北路商业功能中三个重要区域,各个区域有明显的特点和个性,但又有文化艺术的一贯氛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利用特有的自然资源—水,作为连接整条商业街的纽带,构建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充分体现休闲、生态、文化的特色。这里是一条以综合消费为主的特色街,兼容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适合大众化消费,流行、时尚、个性、又能与四川北路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相结合,最终形成“南繁、中专、北雅”——的四川北路商业新格局。区段特色
南段——休闲时尚的苏州河北岸
跨过四川北路桥,就是四川北路1号邮电大楼,这里是虹口的南大门,与外滩、陆家嘴一起构建上海的“白金三角”,也是四川北路与北外滩规划相融合的地方。区段现状:从苏州河至海宁路是整条四川北路规划的头,又是北外滩的西端区域,比邻苏州河南岸的外滩源项目,临近七浦路商圈。这里古典建筑众多,昆山花园路的英式建筑,乍浦路餐饮一条街都颇具特色,除了沿街小店,21世纪运动城、上海春天百货商城、九州黄金是这里主要的商店。如今四川北路沿线以及附近的写字楼有高宝新时代广场、精武大厦、福海大楼、宇航大厦以及上海滩国际大厦、海湾大厦、晟隆大厦等,基本上都是租金在每天每平方米二元至三元,甚至两元以下的中档写字楼,也没有更高端的物业可以支撑其周边商业环境。
区段规划:该区段强调人与水之间关系,与当地特殊景观相联系,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特色。以海泰地产的“海泰中心”项目、被招回重拍的“弘基广场”地块项目为标志,以高档商务、高级住宅带动精品商业,引进高档品牌,建造高档会所、俱乐部,为高档消费提供平台。设置咖啡馆、各种休闲消费,建立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河岸设雕塑公园,这里将成为四川北路南端的一个亮点。
中段——生态与商贸融合的典范
这里是四川北路最繁华、最热闹的区段,依托便利的轨道交通和四川北路公园、爱思儿童公园、俞泾浦的良好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大量人流。区段现状:从海宁路至海伦西路之间的四川北路汇集了轨道交通3号、4号、10号线,交通便捷,这里是四川北路新建住宅最多的区域,国际明佳城、嘉杰国际广场、凯润金城及玫瑰广场集聚,四川北路公园被开发为绿地提供休憩场地。这里同样也是四川北路商务氛围最浓的地方,在东宝兴路、四川北路已经形成了以福德商务中心、东宝百货、嘉杰国际广场和凯润金城为主的成熟中小型商圈。2006年被雷曼兄弟拍得的“福海商厦”也将会以新面目示人,福海商厦共三十层,其中地下一层至五层为商场,6-29层为办公场所。
区段规划:该区段围绕水、绿地、轨道交通为规划主题,形成集综合商业、休闲娱乐、高档商务、住宅为一体的,具有海派文化背景的商务休闲中心。沿东宝兴路形成一条东西走向、以中高档、大众化相结合、长约700米的商贸长廊,围绕东宝兴路站开发站前店,成为中段的一个支撑点。沿俞泾浦东西走向,结合商贸走廊的建设和已建成的绿化通道,同向开辟一条人行通道,营造一种生态怡人的环境气氛,区域内规划开设国际特色的礼品与小商品店。
北段——文化休闲带动时尚商业
四川北路的北段是文化底蕴最浓厚的区段,多伦路、甜爱路、溧阳路、山阴路各具风情,人文古迹、园林、体育场馆、文化艺术集结于此。区段现状:从海伦路至虹口足球场,汇集了3号、8号线两条轨道交通,十条以上的公交线路、旅游10号线、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是上海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区域内的东泰休闲广场是目前四川北路最大的综合娱乐休闲广场,天兴百货在重新整修后吸引了ONLY、ESPRIT等时尚品牌,星巴客也成功入驻鲁迅公园附近,而方舟大厦也曾是四川北路知名的写字楼。
区段规划: 该区段以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为支点开发车站经济,建成大体量的综合消费中心龙之梦,加快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地区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二期项目的综合开发,并充分利用该区域文化、体育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文化休闲带动时尚商业。散发甜爱路、溧阳路、山阴路原有的特色风情,以露天茶座、音乐咖啡厅、酒吧等特色休闲场所为主。历史变迁
晚清年代
清光绪三年租界当局自里摆渡桥北堍筑路至天潼路,习称里摆渡桥北。光绪三十年租界当局非法越老靶子路继续向北延伸筑路至宝山金家厍一带,成为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道。此路因与苏州河南岸的四川路相连,遂名为北四川路。1946年更名为四川北路。北四川路南枕苏州河,紧靠黄浦江,水运条件十分优越,既是通往世界的水上门户,又是沿海、长江、内河航运的枢纽。西邻当时上海的陆上大门北火车站,地理优势独特。光绪二十四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北四川路水陆交通便捷,商贩云集。商业中心开始由百老汇路、吴淞路向北四川路转移,并辐射周围。不久,商店鳞次栉比、客流量日增。光绪三十四年有轨电车由静安寺经外滩折向行驶于北四川路直至虹口公园,商业、娱乐业相继发展。同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北四川路南段海宁路乍浦路口创办虹口活动影戏院,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北四川路的交通、商业、娱乐等业的逐步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道路建设。至1912年,沿北四川路先后筑有江湾路、黄陆路、施高塔路、宝乐安路、白保罗路、赫司克而路,形成了以北四川路为中心的商业、娱乐业街区。
商业开始兴旺。光绪二十二年商人江良通在北四川路8号开设上海第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和昌洋服店。光绪二十四年后新大北茶食店等各类商店次第开业,街市渐成。至1920年北四川路上已有利男居、新大北、公和、兴丰、复兴等茶食店40家,祥泰、恒丰祥、德大祥呢绒绸布店8家,五金颜料店11家,万盛、广良南货店2家,公茂、聚兴水果店2家。
民国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川路沿街已有丽昌照相馆、广茂香烤鸭店、利男居茶食店、新大北茶食店、香港理发店、五洲大药房、新亚酒店、正广和洋行、复兴皮鞋店、保和堂国药店、同源泰南货店、协丰昶绸布洋货号、德昌西服店、合兴五金店等。该路北段,先后开设福兴、日宫等戏院、电影院和多家歌舞厅。有粤式、日式、欧式菜馆、茶楼、浴室、美容院、按摩院、妓院星罗棋布,交杂其间。由于沿街一带粤籍人集居,烤鸭烧鹅随处点缀。“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成为30年代北四川路的市场特色。具有“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北四川路,车水马龙、行人拥挤,其繁荣程度仅次于南京路、霞飞路,成为当时上海主要商业大街之一。娱乐业在此时也是加速发展,1917年5月,粤人曾焕堂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同庆戏院原址开设上海大戏院,这是由华商开办电影院的第一人。到30年代初,先后有上海演艺馆、好莱坞大戏院,广东大剧院,东和馆等32家电影院、47家电影公司建立或迁入,虹口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祥地。抗日时期
“八一三”日本侵沪战争爆发,虹口是战争的前沿阵地,居民外逃,商店倒闭或迁址,市面顿时凋零,商业空前衰落。沦陷期间,区内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日侨猛增,部分日本人四川北路
依仗日军势力,掠夺国民财产。北四川路上原有703幢房屋,“八一三”前,日本人仅占65幢,战后华人业主逃离,日本人又占住600幢,共达665幢,占全路房屋的90%。日本人又将原门面改成日式店铺,到1942年,北四川路上有日本店铺、公司达326家,成为日本人世界。抗战之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日侨逐批迁返,北四川路商店陆续恢复或易主开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恢复行驶。1946年北四川路改名为四川北路。1947年四川北路沿街共有衣着鞋帽、食品果品、百货烟杂、茶肆酒楼、珠宝银楼等商店500余户,羊城风味的市场特色已经不再。商业复苏,恢复了上海主要商业街的地位。但是,行号、商店均是低矮、狭窄、进深浅、门面陈旧不成片。这是历史造就的四川北路商业街的格局。四川北路周边的虬江路、虬江支路一带,以销售美军剩余物资和日侨遗留物资而著名。1949年,上海解放后,四川北路商业街获得了新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藏污纳垢场所被清理、取缔,道路、商店多次改建、修缮,商业结构发生变化,以方便市民购物,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为特点,开始出现新的繁荣和发展。往昔辉煌
文人汇聚
当时的进步文人在这里集聚,出版商社众多。1921年,应修人联合钱庄青年以共进会名义在北四川路克明路天寿里开设上海通信图书馆,用通信方式借书,不受路途、经济、职务、时间等限制,旨在“使无产者有书看”。是为上海完全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之先声。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建在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口,8月,廖陈云在此领导印书馆工人罢工,最后取得胜利。1926年,在北四川路851号由伍联德、周瘦鹃等人主编的良友图书印书公司创办,创刊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良友画报》,以图书为主,记以文字说明,报道时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广销国内外。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从各地转移来沪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潘汉年、阳翰笙、李一氓等人聚集虹口,团结郭沫若、郑伯奇等一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在北四川路一带开设书店,组织社团、创办刊物,掀起左翼文化运动,对国民党查禁、取缔、迫害左翼文化进行合法斗争。是年10月,鲁迅寓居虹口,与郭沫若等一批进步人士建立统一战线。此后,春野书店创造出版部、南强书局、水沫书店等先后驻足北四川路。在虬江支路534号开设的新雅茶室,曾是上海最早的文艺沙龙。一批出版商社、书店和刊物涌现于北四川路,给这个商业闹市抹上了一袭文化色彩和“革命、进步”的亮点。建筑群落
大楼、公寓、新里相继崛起。随着北四川路水陆交通的发达,人口日益增大,大楼、公寓、新里弄的建造,形成一个高峰。1922年,跨越苏州河的四川路桥改建竣工,沟通了北四川路与上海市中心区外滩的交通。英、日和华侨相继在北四川路投资建造楼房。1924年,矗立于四川路桥北堍西侧的上海邮政总局大厦落成,上海邮政管理迁入,大厦被改为邮政大厦,是上海邮政的象征。1927年至抗日战争前夕,北四川路上新建和重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其中有1927年建成的虹口大楼;1928年重建的长春公寓;1929年竣工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公寓式大楼、狄恩威大楼;1930年前建成的川北大楼、大桥大楼;1931年由原大陆、中南、金城、盐业四家银行建成的虹口公寓;1934年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为主投资的新亚酒店大楼;1935年,该路西侧的河滨大楼和海宁路的凯福大楼等,市容日趋欧化。沿路两侧的新式里弄住宅亦陆续新建,如四川里、广寿里、安镇坊、大德里、永安里、永乐坊等。这些里弄住宅称为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与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相比,住宅由原来三间两厢改为单开间与两间一厢形式,层数多为二三层,围墙高度降低,改善了通风,增加了采光。地理位置四川北路位于虹口区南部、中部偏西,南起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中经横浜桥至东江湾路。沿途与天潼路、武昌路、塘沽路、海宁路、武进路、虬江路、虬江支路、邢家桥南路、东宝兴路、海伦西路相交,与南崇明路、昆山花园路、昆山路、新广路、厚德路、川公路、新乡路、永明路、秦关路、多伦路南段、长春路、溧阳路、山阴路、甜爱路、多伦路北段、东江湾路、黄渡路相会。全长3.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