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效应是指如果研究的课题能够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景相联系,推论出来的准确性就会大为提高。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比较困难。邮票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研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比较困难。这种现象即为邮票效应。
基本概况邮票效应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邮票作为商品自由流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属于供珍藏的艺术品,交易主要在拍卖行进行,有利于集邮事业发展的法律手段和市场机制早已健全。中国人有崇尚艺术、鄙夷经商的习性,加上计划经济垄断市场几十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邮票,这方寸之中,居然潜伏着不可估量的商品价值,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邮市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一本万利的有价票证交易市场。这也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邮市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的原因所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跃起,必然牵动邮票交易。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改善,经济收入增多,崇尚艺术、崇尚收藏的中国人,也喜好起集邮来。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集邮者的比例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一的人集邮都是上千万人。这是一个稍有市场意识的经商者都无法按捺住内心激动的数目。并且,在这上千万集邮者之中,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因经济宽裕后才加入集邮的。发行时间稍微旱一点的邮票,或发行数量稍微少一点的邮票,这些短龄集邮者都没有。无,则思有。需要,产生商品和市场。中国拥有数量惊人的渴望邮票交易的集邮者,客观上潜存着巨大的邮票交易市场。邮票是一种有价票证。邮票票价,第一层次是邮票面值,供寄发信件使用;第二层次是国家集邮公司公布的价格,根据印制时间和印制数量决定,供交易使用。然而,邮票是一种艺术品,并且是体现国家形象的艺术品,故有“国家名片”之美誉。一个国家,宣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以及对世界大事的态度等等,往往也通过印制邮票这一特殊艺术品来完成,从而使邮票具有不同于名字名画等美术类作品的收藏价值。再加上邮票是一次性印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和质量都有减无增。如此等等,使邮票的价值不可限量。因此,邮票交易一旦挣脱国家集邮公司的垄断,邮票价格就不会受邮票面值和集邮公司公布的价格所限制。
来由介绍邮票效应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景相联系的课题,推论出来的准确性就会大为提高。
唐朝宰相李德裕曾镇守浙右。在他的任上,出了这样一件案子:甘露寺的和尚,控告前任主事贪污财物。证据是前几届主事接交都有文件,这个主事初任时,交接也很明白,但是他卸任时,黄金没有了。大家肯定是他把黄金藏了起来。经过审讯定罪,几乎已经结案。李德裕认为,未查清这些黄金是怎么耗用的,转手给谁也没证实,疑点甚多,便去询问被控告的前主事僧。这个和尚诉冤:历届接交都是空交文书,不盘查实物,其实并没有黄金。大家是用这件事孤立他,想乘机把他挤走。李德裕想了想,于是就把几届前任主事和尚请来,把他们单独分隔开,并让他们各自用黄泥,捏成各自交接的黄金模型。结果他们捏出的黄金模型千奇百怪,根本就没有相似的地方。李德裕由此断定,历次交接只对证帐面,并未实际查库。那些主事僧面对证据,都不得不认罪。
在这个故事里,所反映出的一个规律就是: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比较困难。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邮票效应。
发展情况邮票效应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这是中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
市场影响邮票效应一、新邮题材诱人
展现在面前的2002年纪特新邮发行计划的确很有诱惑力,显然是有关部门精心策划的结果。众多选题中,著名画家题材的《八大山人作品选》 、古代名画题材的《步辇图》 、民俗节日题材的《中秋节》以及民间传说题材的《董永与七仙女》等,都将引起集邮者极大的兴趣。而民族乐器系列、中国陶瓷系列、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以及《聊斋志异》系列的再写新篇,也是集邮者十分高兴的事情。此外,灯塔、南极风光、沙漠植物等一些在国外十分常见的却在我国邮票上难得一见的题材被列入邮票计划,也将成为新的热点。好的题材,必将引发人们对新邮行情的无限遐思。
二、发行方式变革给新邮行情助一臂之力
安排2002年邮票发行计划的时候显然接受了一些集邮者的意见。如邮票面值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80分为主的常用面值票大幅增加,降低了邮票的平均面值,使得集邮者买得起邮票;而2002年所有邮票全部采用小开幅的邮局全张形式,这一做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集邮者的购买欲望。增加发行集邮者喜爱的雕刻版邮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新邮发行政策有所改变,让集邮者有些放心
在公布2002年纪特新邮发行计划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公布了2002年纪特邮票的发行政策,如调整了邮票的内部结算价,这种做法对于遏制当前邮票市场的高折扣现象无疑将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减轻集邮者对邮票贬值的担心。各地集邮部门也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前所未有的网上订购、电话预订、有奖预订等办法,也让集邮者感受到一些快意。
四、冬天的后面是春天
邮票市场经过4年多的长期冰封后,各方面都在酝酿着一轮新的行情的到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期老纪特邮票、JT邮票的全面下滑,邮票市价的整体重心已经有效地下移,这可能意味着真正的邮票低谷已经形成,假以时日,一定会有反弹的到来。按照中国邮市以往的涨跌规律,这个时间也许就在2002年。当然,在乐观地估计2002年纪特新邮将给邮市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看到种种隐忧:多年邮市暴涨暴跌,使集邮者和邮票市场的经营者信心大打折扣,要恢复公众的信心并非易事。中国邮票市场始终处于一种暴涨后暴跌的恶性循环中,这种不正常的邮票市场状况让人心寒。再加上各种名不符实的“短腿邮品”、所谓的“会员票”的影响,更增加了集邮大众对邮票发行的不信任感,致使一部分人伤心地退出了集邮圈。覆水难收,很难在短期内把这些人劝回来。而很多集邮者也养成了在邮票发行后等待打折甚至等待大打折扣的心理惯性。这对2002年的新邮行情极为不利新邮发行政策仍然不尽如人意,管理部门对邮票发行政策在总体上仍然没有重大的变动,邮票预订仍然需要预交全年预订金;尽管饱受批评,仍然准备发行一些“短腿邮品”;邮票内部结算价仍然留有较大空间。这些都会影响邮市行情的形成,使邮票市场处于更长时间的低迷状态中。各地在新邮发行上的种种限制也将影响邮市的发展如一些地方采取的新邮破版的做法、预定新邮时强制缴纳会员费的做法等,都将对邮市行情产生不利的负面效应。其他收藏类别的冲击将日益凸现在邮市低迷的这几年,电话磁卡、报纸、烟标、火花、字画、瓷器等其他类别的收藏活动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兴盛,从邮票“口”中抢走了不少爱好者,以至于不久前闭幕的全国邮展都要为这些收藏品种留出一席之地。收藏市场的资金是有限的,此消彼涨,其他类别收藏活动的兴旺,都对邮票市场行情冲击不小。
实验证明邮票效应邮票效应得自于上个世纪后期进行的两个心理学实验。
1972年,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批人扮演邮局的拣信员,在他的面前摆上几个贴了50里拉和40里拉面值邮票的信封,有的封了口,有的没有。告诉他们“如果信封封了,则它上面应贴有50里拉的邮票”这一规定。那么,他“应该翻看哪几个信封”才能作出判定呢?结果发现,24个被测试者中有21人作了正确的选择,即翻看了那个封了的信封和贴有40里拉邮票的信封。后来,一位叫沃森的科学家变更了材料,进行了一次实验。他把印有符号的四张卡片摆在参加实验者面前。告诉他们,每张卡片的正面印有英文字母,背面印有数字。要求他们从这四张卡片推论出“如果一张卡片的正面印有一个元音字母,则在背面印有一个偶数”这个命题是否有效。他们的任务是为判定这个命题是否有效他应该翻看哪几张卡片。结果发现,46%的人翻看了E和4,这种选择是错的。E是必须翻看的,但4却不必翻看,因为它的背面不论是元音或是辅音,都不会使这一命题失效。只有4%的被试翻看了E和7。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E的背面出现奇数,7的背面出现元音就会使这一命题失效。另外有33%的被试只翻看E。其余17%的被试则做了其他错误的选择。这次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选择正确率为4%,远远低于邮票实验的正确率。这说明,与人的某种具体活动情景相联系的课题,推论的正确性就会大为提高。
邮票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研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举例分析邮票效应唐朝宰相李德裕曾镇守浙右。
在他的任上,出了这样一件案子:甘露寺的和尚,控告前任主事贪污财物。证据是前几届主事接交都有文件,这个主事初任时,交接也很明白,但是他卸任时,黄金没有了。大家肯定是他把黄金藏了起来。经过审讯定罪,几乎已经结案。李德裕认为,未查清这些黄金是怎么耗用的,转手给谁也没证实,疑点甚多,便去询问被控告的前主事僧。这个和尚诉冤:历届接交都是空交文书,不盘查实物,其实并没有黄金。大家是用这件事孤立他,想乘机把他挤走。李德裕想了想,于是就把几届前任主事和尚请来,把他们单独分隔开,并让他们各自用黄泥,捏成各自交接的黄金模型。结果他们捏出的黄金模型千奇百怪,根本就没有相似的地方。李德裕由此断定,历次交接只对证帐面,并未实际查库。那些主事僧面对证据,都不得不认罪。
在这个故事里,所反映出的一个规律就是: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比较困难。这种现象即为邮票效应。
两千多年前,叙拉古的国王叫金匠造一个纯金的皇冠,做成后国王怀疑有假,便请被誉为“数学之神”的阿基米德来鉴定。阿基米德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一天他到浴室洗澡,当身子浸入浴盆时,发现水溢出盆外而身体重量减轻。他猛然想到:不同质料的东西,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这一灵感的闪现,令他高兴得跳起来,飞奔回家试验,终于证实了皇冠掺有假,并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浮力定律”。
阿基米德之所以能够证实皇冠掺假,并且发现“浮力定律”,原因就在于他从自己的洗澡中发现了类似的具体情景,从而推论出相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