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信用危机?
货币信用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危机。
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货币信用危机一般是由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危机前的繁荣阶段,生产兴旺,物价上涨,商业投机活跃,引起信用的扩张。资本家借助于发行有价证券, 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把生产扩大到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范围。于是,促成了危机的成熟。而当危机一旦到来,大量商品滞销,物价急剧下降,这时,市场萎 缩,企业倒闭,信用就会发生动摇,大批厂商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货币信用领域内造成了动荡和混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信用危机取得了一种既与经济危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
货币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在国内,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银行倒闭,利息率急剧提高,商品和股票价格猛跌;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国际信用的规模大大缩小,国际结算中纷纷要求用黄金支付,引起黄金价格猛涨,汇价剧烈波动等,使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引起周期性的货币信用危机,而货币信用危机又反过来加深生产过剩的危机。随着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紧缩,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的危机趋于尖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