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金信息 发布项目融资 申请上市辅导 发布金融峰会 发布文章资讯
  • 首页
  • 找项目
  • 找资金
  • 金融人才网
  • 金融峰会
  • 金融学院
  • 投融资俱乐部
  • 网站会员服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时间:2018-04-25 21:58:35     浏览:119    评论:0    
    核心提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之前,在西方盛行的是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系统地研究企业生产过程和行政组织管理。前者以泰罗为代表,着重研究车间生产,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后者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着重探讨大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且突出的是行政级别组织体系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弊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梅奥因之建立了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的前提也称为人际关系学。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会议上,首先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1953年正式把这门综合性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

      对于行为科学,国外国内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国外有人认为它现在只不过是一种科学的虚构,还不是科学的真实。在理论上是混乱的,概念上也是不统一的,方法上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国内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行为科学是一门现代科学,任何国家和阶级都可以研究它、应用它;第二种认为行为科学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是为维持资本主义秩序服务的,必须彻底否定;第三种认为,人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把人的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在研究中提出假设也是允许的,行为科学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其合理的成分。

    目录
    1.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论点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观点
    4.影响较大的几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5.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6.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的比较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论点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从与要层次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的。

    、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领导本体类型、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

      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5、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市场需求、社会状况、科技发展、经济变化、工会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6、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观点


      行为科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对“人性”问题提出过多种假说,主要有:

      1.社会人假说

      这是美国学者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依据图桑实验的结果而提出的学说:

      工人是“社会人”,除追求经济收入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即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种非正式团体通过自然形成的规范或惯例来支配其成员,对企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处理好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让下级和普通职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决策。

      2.X理论——Y理论

      这是美国教授表格雷戈于1957年前后提出的理论。他把传统管理学说称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X理论认为:

      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

      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伯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

      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

      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

      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惟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3.超Y理论

      这是美国人奠尔斯和洛希提出的。他俩摘了一次试验:在一个工厂和一个研究所中,按x理论来管理,结果工厂的效率高而研究所的效率低;在另一个工厂和另一个研究所中,按Y理论来管理,结果工厂的效率低而研究所的效率高。由此得出结论:Y理论并不一定到处都比X理论优越。这是因为职工素质各不相同,工作内容各不一样,目标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采用x理论还是Y理论来管理。

      4.不成熟——成熟理论

      这是美国教授阿吉里斯提出来的,认为人总是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之中。拙劣的管理就是阻碍这个过程,使人的性格不能走向成熟。良好的管理则是促进这个过程,具体办法是: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使职工有从事多种工作的经验,采取参与式的、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加重职工的责任,更多地依靠职工的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等。

    影响较大的几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影响较大的行为科学理论有:

    •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 佛隆的期望值理论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沦

    • 布莱克-莫顿的管理风格理论等。

    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 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 重视社会环境,人们的相互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 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激而产生一种行为动机。

    • 要从人的行为本性激发出动力。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的比较

      二者的比较及其主要缺陷和解决:

      将两种理论比较而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又特别强调对领导者的行为的研究。管理行为是人的行为,因此可以说,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从管理的主体角度进行的。应用到教育管理上,管理者更加重视对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而系统管理理论将学校系统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这个机构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等因素都能对学校的基本秩序、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研究影响教育质量和秩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各种不同组合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讲,系统管理理论是将学校作为管理客体来研究的。同样,系统管理理论也重视“经理”的特殊地位,不论是巴纳德的理论还是卡斯特的权变理论,或是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都充分强调了“经理”及其决定对管理过程的重要性。

      两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管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是从单方面进行的讨论,我认为,管理行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而不是单向的线性行为。正如西方的“接受美学”一样,管理行为只有引起了对象的一定反映才算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国也有句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学校系统中,管理者或是教师都只占小部分的比例,而更多的是学生,因此,仅仅强调管理者的积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二者应该兼顾。同时,系统管理理论在决策某些超理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问题时也有所局限,因而,重视群体心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群体心理是任何管理行为最直接也最真实的反映。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对某群体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共同利益和群体活动等方面的共同反映。影响群体心理的因素重要有两方面:不稳定的成分,如情绪、气愤、舆论等;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成分如习惯、风气、传统等。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包括:群体目标、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群体凝聚力六个方面,群体心理对其行为的支配作用集中体现在群体动力上。群体动力是一个群体维持和发展的心理现象的功能。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上,一所高校只有正确引导群体心理,发挥群体动力,才能充分激发群体士气,增强群体凝聚力,减少群体内部冲突,加强与管理者配合力度与默契,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打赏
     
    更多>同类金融学院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金融学院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企业文化 | 办公环境 | 经营动态 | 管理团队 | 行为准则 | 投资策略 | 投资保障 | 风险控制 | 联系我们 | 微信群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6-2021 投融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16012416号
    联系我们
    QQ咨询
    电话咨询
    email
    在线留言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