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撷趣》,李胜良著。2004年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票撷趣》一书简介
发票虽为小品,却能小中见大。主要是作为商事凭证和税控工具的发票,同时是一门富于内涵的知识、一种充满情趣的文化、一札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一份可作呈堂证供的信物。从一些保存完好的旧发票里,我们可以领略政治风云,感知企业源流,欣赏风土人情,审视社会变迁。
《发票撷趣》一书,将学术认知通俗化、广域化,对发票的历史、现实、功能、情致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适合广大税务人员、会计人员、消费者、收藏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及专家学者品评和参考。
作为《税收文化丛书》的开篇之作,该书展现了一种将神秘或专业事物大众化的倾向,期望引起读者对“大税收”、情趣税收的关注。
《税收文化丛书》简介
从文化的、情趣的、超脱的角度看税收,它是一种影响了人类数千年的人文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税收作为一种政治经济信号,作为一种官吏文化的延伸,作为一种权属关系的体现,作为一种社会契约,与社会生活、制度仪礼、心理行为、人情世故等社会子系统发生着强烈和广泛的互动。
税收文化构成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左右着一个时代的经济大势,反映着一个社会的道德现状,透视着一个地区的官风民风,大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注税收才可能改善税收。了解税收才可能控制税收。洞察税收才可能把握税收。
《税收文化丛书》从多重视角观照税收,期望以大税收、情趣税收的形象取阅更多的民众。在文化的视界里,税收不再枯燥、寡情、神秘,而是变得亲和、谦和、平和。
愿这套丛书能够增加读者对税收的认知并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人们对税收的固有印象。
自序:释放发票里的文化因子
当我有机会看到一位同事精心收藏的百余张解放前后的旧发票,并从中感受到了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学术线索时,我欣喜地对他说这简直就是一部从某个细部和侧面展开的中国现代史,一部可以印证政治、经济、。
受到这些发票收藏以及相关资料的启发,我的思路被放大了。在我的眼里,发票不再只是控税工具,不再只是注解商业史、交易史、会计史的文书、单据、凭证、票据,它还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个地区的DNA。一句话:发票还是一种文化。
从构词法或词源的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之”,就是以一种相对规范、稳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章法教化大众,就是特定文本在特定的语境中施之于人们心理和行动上的影响力,并表现在典章、制度、合约、习惯和日常生活中。反映在社会界面上,文化就是一簇围绕着某个核心相互联系、有规律可寻的现象。或者可以说,文化就是一种“场”。
我从发票尤其是旧发票中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场”。
发票管理,是当前税收管理中一项颇具业务和学术内涵的工作。因为一些国家对其在厘清应税对象、监控税源变化、增强征纳互动方面寄于厚望,它与税收文化密切相关。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眼光调得更开敞,我们还会看到:发票首先是一种商业文化,作为商事凭证反映的是商业交往的信息;其次还是会计文化的范畴,在“报销”和核算中,发票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发票还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在许多场合充当着“信物”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用发票证明此物是“我的”,是“我买的”,与此相关的事“是真的”。因为这样的作用,我们得以免除在所有权上的不明不白,得以拨开产权纠纷中的迷雾,得以为某些“官司”提交有力且有利的“呈堂证供”,得以在双方达成诚信和认可的情况下让“事实胜于雄辩”,得以证明合法发票、真实开具的发票是一种取信凭证。
发票这样一个看来很寻常、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却在很大范围内、很多情况下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张经过了事先由税务局监制、事中由当事人现场开具并盖章生效、事后由经办人签名确认、报管理者签名核准、送财务审核报销、受有关方面检查审计等“公事公办”过程的发票,其中承载了相当多的文字信息,添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幕后故事,演绎了一对又一对的互动往来,反映着分工与合作中的人际沟通。社会是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发票则是特定社会关系比如商品交易关系、产权转移关系、服务关系、供求关系、基于特定产品的权利义务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税收征纳关系的映照和折射。通过发票上的签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老板”们的威严。“一支笔”,意味着对于人、财、物资源的自主支配。
发票的一些特别设计,还每每为其衍生出一些新的身份。比如预先开票使发票有了类似合同、类似期票的功能;实行发票抽奖使发票具有了准彩票的功能;持发票办理售后服务有关事项使发票具有了保修证、信用卡的功能;发票上注明税款使发票具有了半税票的作用;以载明进项税款的发票办理税款抵扣、以相关发票在办理出进口退税,为某些已经填用的发票添加了半钞票性质;等等。这使得发票对社会生活的波及面更大,发票文化的空间也更大。
现实中的诸多时代文化以不经意的姿态灌注在方寸发票中,它极可能被赋予小中见大的历史责任。比如:一张特定时期特定人物购置特定物品用于特定用途的发票,甚至可以成为一份重要的史料,可以佐证一件尚未得到确证的史实。
在收藏家们的手中,“旧发票”也正在成为一个颇有开发价值的收藏对象。在鉴赏、寄托、交流、买卖等功能之外,旧发票还是一种储存了相当多密码的学术矿藏。对这些神秘资源的开发和释放,极可能赐予我们特别的惊喜。
于是,我暂时放下已经写了厚厚一卷的《发票控税论》[1],开始大范围地扩充资料和观察视野,着手写一本更贴近民间、更贴近现实、更贴近本原和全景的《发票撷趣》。有意识地把学术问题通俗化、学术原创随笔化、学术表达散文化、学术对象情趣化、学术义理灵动化、学术文献民间化,是希望我的思考和心得不仅仅能够得到专家、学者、税务官员、纳税人的关注和指教,还可以给更多的人以参考。比如,此书的中的多篇史考性文字,可以为发票的收藏者们提供一种专题导引。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作为一门学问的发票》,重点考证发票的由来、澄清其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第二章《作为一种文化的发票》,从实体、审美和社会的角度阐释发标的文化特质;第三章《作为一种文物的发票》,是将发票当成一种史料来读,并努力揭示其中的一些学术线索;第四章《作为一种“信物”的发票》探究发票如何成为一种可以取信的凭据;第五章《作为一种工具的发票》旨在归纳发票控税原理、考证发票做为控税工具的历史渊源、探讨发票归属管理的利弊、推敲有奖发票的功过。
写作本书过程中,最令作者油然而生成就感的,是通过对解放初期上海同业公务发票管理的解密,联系发票控税的历史演进,为发票归属管理寻到了一个既节省税收成本又富于综合效果的“中间”道路。读史使人明辩,此之谓也。
在方寸纸页里耕耘,释放发票里的文化因子,这是一种别致的享受。请读者们和我一起走进发票吧——
[1]发票控税论纲目
一、发票概说
1、发票概念解读:发票大家庭;广义与狭义;
2、发票特征辩正
3、发票源流考辩:沿革与发展
4、发票性质透析
5、发票功用衍论
6、发票管理和发票控税
二、发票管理权:广义与狭义;发票管理责任链;发票管理范围:发票与其他征管手段
三、发票控税理主体论:发票定点厂和防伪用品厂的特殊作用
四、发票控税机理
五、发票控税方法
六、发票控税能力
七、发票控税的局限
八、专论:
九、发票设计原则
十、发票监制申论
十一、 增值税发票别议
十二、 发票管理比较:域外发票管理
十三、 发票管理的法律文本
十四、 全球背景下的发票控税
十五、 动态背景下的发票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