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税筹划的目的是减轻税负,即少负税。它同企业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目标一致。
2.节税筹划以国家税收法律为依据,必须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符合税收法律规定。因此必须熟悉国家税收政策,通晓税收法律规定。
3.节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企业是最主要的节税筹划者。
4.节税筹划的手段是“计划和安排”。
5.节税筹划通常随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同进行,甚至要早于生产经营活动。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采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安排,尽可能地降低税负。
概念界定 节税筹划遵循“公平”、“中性”、“普遍”等原则的新税制建立起来后,中国依法治税的工作正在不断得到加强,国家与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分配关系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如何在税收上体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正在成为纳税人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毫无疑问,纳税人的涉税观念以及具体行为应当以守法为出发点,而不应当为了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在税收上采取偷、逃、骗的手法,基于这一观念的以利益为目的,以税收为对象的系列行为姑且称为节税筹划。换句话说节税筹划通常是指纳税人采用合法或者不违法的手段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收的目的的行为。是纳税人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在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分析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这其中也包含了纳税人利用经济发展超前与相应的立法相对滞后而产生的法规与管理的漏洞而实施的减少或免除税赋的行为,也即是通常所说的避税行为。这一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造成了有关法律意图的落空,歪曲了正常的经济现象,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对之,政府有关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继而使税法的质量得以提高,管理更为科学,对税收违法行为打击更为有力,对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更好地得以保障。
合法性。节税筹划是一种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也可以说节税筹划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研究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
政策的导向性。从宏观经济调节来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政府可以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识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某些经济或社会目的。
高策划性。节税筹划一般都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规划、设计和安排的,它可以在事先测算出节税的效果,因而具有超前策划性。这种超前策划,既要求纳税人充分了解政策法规,又要了解自己的经济业务,从而有效利用合法的政策优惠,进行有效充分的节税筹划。
节税作用 节税筹划1.节税筹划有助于抑制偷税漏税的行为人们减少税负的动机是客观存在。但是,其行为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用违法的手段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显然是人们所竭力反对的,也是税法所不容的。而节税筹划的理论与实践则用合法的手段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显然有助于抑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2.节税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总量
节税筹划的作用是调整投资方向,做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虽然减按较低税率纳税,但随着企业收入和利润等税基的扩大,实际上对国家今后税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
3.节税筹划有助于化企业法律意识
同一减少税负的动机,有的采取合法手段,有的采取非法或违法手段,根本问题是纳税人的法律意识问题。节税筹划是以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为前提的,是建立在对税法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有助于人们强化法律意识。
4.节税筹划有助于促进税法建设
节税筹划是根据税法的规定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节税筹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会有助于促进税法的不断完善。
5.节税筹划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投资方向
节税筹划是利用税基与税率的差别,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是国家利用税收杠杆来引导纳税人的投资行为,达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的目的。尽管纳税人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税负,但在客观上却在国家税收杠杆作用下,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6.节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而节税筹划的理论,正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和利润的最佳。所以,节税筹划理论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会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一些企业在选择高级财务会计主管人员时,总是将应聘人员的节税筹划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作为人员录取的标准之一。节税筹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现实意义 节税筹划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会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利益得失,其中,能否有效地减轻纳税义务已成为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纳入了它的整个经营活动的轨道。如果说在中国现在,主要是以往,由于依法治税的工作力度不够,造成了一部分纳税人由于偷、逃、骗税,而相应的税收及其他经济和法律处罚又不足以遏制纳税人对金钱非法追求的欲望,而多次实施偷、逃。骗税行为,取得了一定数额的非法所得,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政府机关以及全社会正在遵循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的指示精神,体现在税收上,一方面是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实行依法治税,这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必须得到增强,正确处理好个人收入与“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关系,自觉养成依法纳税的良好习惯。在增强法律意识,强调法治的同时,并不应当也不可能消除企业由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利益和生存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在发展策划的过程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体现在税收上就是必然周密地考虑尽可能地减少或者免除政府的税赋,相应地增加自身的金钱财富的行为。企业是这样,公民个人也是这样。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进展的不断加快,对外经济交往日益扩大,这为人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舞台,同时也是对经济发展适应性的严峻考验。可以说节税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策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实前景 节税筹划由于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政府管理税收的指导思想、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等诸多差异,使节税筹划的现实运作成为可能。如今,效益、财富是十分诱人的字眼,引发人们为之追求,这在现实社会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事情,金钱的效应人们有目共睹,企业和公民总是将聚财与投资形式的思考紧地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有效合法地减轻或免除税赋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自身财富,近几年来也已开始以避税或节税的概念出现在国内一些富有经济头脑的企业决策班子的思维当中,这是一种趋势。而产生这种趋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在经营决策中,拥有越来越完整的权力。客观的经济环境为节税筹划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要使具备这一前提条件的可能变成现实,关键还在于纳税人的主观努力。从纳税人的主观努力方面而言,至少应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脉搏,既要把握一国或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动态,又需要了解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以超前意识掌握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税法知识,寻找其中可供自己利用的法律缺陷和税收征管缺陷,同时也可以纠正税务部门因工作差错可能给自己增加的税收负担;三是用足税收优惠。尽可能利用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自己节税筹划服务;四是掌握各种与节税筹划操作相关的方式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参与、运用和提高。